洞螈有着像蛇一般细长的身体,通常长度是20到30厘米,但也有部分个体的长度可以达到40厘米[2]。它的躯干是圆柱状的,粗细大致一致。在各肌节(myomere)的界线上,有间隔一致的皱纹将躯干分成几段。它的尾部相对来说较短,较为扁平,且被一片薄薄的鳍包围;四肢纤细,前肢三指,后肢二指;用鳃和肺呼吸。
这种动物最值得注意的特征是为了适应洞窟里的黑暗生活而作出的种种调整。例如,洞螈退化的眼隐于皮下,使它看不见,但它的其它感官,特别是嗅觉及听觉,则变得更加敏锐,以补偿视觉上的缺憾。此外,洞螈的皮肤中缺少色素,全体除了终生存在的三对外鳃为鲜红色外,其他部分均为白色(如在日光下饲养数月,眼和皮肤初为灰白色,后均变为黑色)。除了繁殖期外,洞螈一生中的其他时期也完全在水中度过[3],这点与其他两栖类相当不同。这可能与它幼体的特征有关,例如它的幼体的鳃外露,且一直留存到成年。
昆仑山古洞穴惊现“真龙”
洞螈(亦称盲螈,学名:Proteus angu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