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罗振玉的查访,始知契刻文字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罗振玉还辨认出甲骨刻辞中有商人先公先王的名号,确认这些甲骨是商王室遗物。商王占卜用的甲骨在洹水南的小屯村出土,证明了此地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记项羽与秦章邯军交战时所驻之“洹水南之殷墟”,亦即《括地志》所记“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
王国维据卜辞中受祭帝王有康丁、武乙、文丁,确认帝乙之世仍建都于此。经过深入研究,学者们找到了武丁至帝辛的各王祭祀卜辞,胡厚宣曾指出盘庚、小辛、小乙卜辞的存在,学者们普遍认为《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说为可信。盘庚至纣,共经历8代12王。(上图)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这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都才闻名于世
殷王室占卜记事用的甲骨的发现导致了殷墟的发现,到目前为止,殷墟仍是中国文明社会初创时期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国都。在殷墟,已陆续发掘出了殷代的宫殿、宗庙、王陵、贵族和平民墓葬、祭祀坑、作坊等遗址及用青铜、玉石、骨蚌等制作的礼器和生产、生活、作战用具等遗物,为研究殷商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自殷墟甲骨发现以来,殷墟先后出土了约15万片刻辞甲骨,绝大多数出土时已是残破的碎块。其中约5万片为科学发掘所得,其余则为村民和古董商私自滥掘盗卖而流散。早期蒐集殷墟甲骨的有王懿荣、刘鹗、王襄、孟定生等,尤以罗振玉用力最勤,所获最富。
(上图)殷墟: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发端
自1903年起,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三井源右卫门、林泰辅,德国人维尔茨、卫礼贤等纷纷染指其事,又以加拿大人明义士所获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大陆上私人收藏的殷墟甲骨陆续为各研究部门、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征集收藏。流散在外域的,现分藏在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大力支持下,董作宾与临时工作人员组成考古队,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发端。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195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至今几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