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李显就被他老婆韦皇后毒死,立李显的第四子、15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朝中大臣想拥戴李旦参与辅政,制衡韦太后。但是李旦还是那句话,坚决不同意。
韦太后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甚至也想如武则天那样取代李家天下,当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帝。但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但朝中大臣已经相当警惕,更为关键的是,李家出现了一个强势的后起之秀,这个人就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他和太平公主联合起来,杀掉韦太后,拥立李旦重新当皇帝。这也是李旦二度为帝。李旦虽然当了皇帝,但李家王朝并没有太平。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发生了争夺权力的斗争,而且两人的斗争愈演愈烈。李旦本来想过努力调停,化解两人的矛盾的。比如朝中大臣有奏,他总是要问这些大臣,是不是都征求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了?而且还特别交代,两个人的意见都必须征求,不能拉下一个人!他这样做,目的是想找一种平衡。这也被历史学家称为李旦的“太极功夫”。但是这两人较上劲了,李旦就算施展了“太极工夫”,也没用。在这种情况下,他第三次把皇位让给了自己儿子李隆基。
唐中宗李显
李隆基登位后,立刻包围太平公主府,太平公主被逼自杀,李隆基处死她的三个儿子。这样,唐王朝的这一场宫廷风雨,终于得以尘埃落定。
咱们现在来分析一下李旦的三次让位。第一次,李旦为什么要主动让给他老妈呢?其实是他已经看明白了他妈想当皇帝,反复给他释放的信号。面对这样的信号,如果他不理,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像被害的章怀太子李贤或者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一样。二是和他母亲对着干,把他母亲搬到。李旦有没有能力把他母亲搬到呢?这个我们且不去妄论,但有一点肯定是很明确的,他不想涉足到权力斗争之中,不想掀起宫廷的腥风血雨,所以才非常干脆的让位!
第二次让位给哥哥,却又为什么呢?照理说,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旦为继承人的时候,这次她是真心的了。因为一者她的身体状况已很糟糕,二者她也在武家后人与李家后人之间做出了选择。李旦被立为太子,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了。
唐玄宗李隆基
不,李旦明白,不是没有危险,而是危险更大。这个危险就是来自于他的哥哥李显的。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他哥哥和他都当过皇帝,而且他哥哥当皇帝在先。论资排辈的话,应该先是他哥哥的。所以他笃定他哥哥内心肯定有不平。更为关键的是,就算他哥哥没意见。要知道,他哥哥身后有个姓“韦”的女人。这个女人没有武则天的才干,但是要论心肠歹毒,可比武则天厉害得多!如果自己真接招当太子了,那么一场眼看要平息的宫廷风暴又将重新掀起。这可不是李旦愿意看到的。
第三次为什么又要让位给自己儿子呢?是儿子在逼他吗?有逼的成分,也有他主动的成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自己费尽心力,但是显然是没办法调停他们的。要想结束这种争斗,唯一的办法是让这种争斗失去平衡,让一方战争另一方。从李家江山的千秋万代来说,胜负只能有一种可能,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取胜。所以他非常干脆的第三次让位。果然,李隆基一登位,就消灭了太平公主。这场从武则天开始延续至今的宫廷风暴,终于尘埃落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李旦的三次让位,唐王朝的宫廷风暴,能不能这么快结束,还真难说。正是因为有李旦的穿针引线,妙手转陀螺,唐宫中虽然布满腥风血雨,但是,这种风雨还只是局限在宫廷中,没有太多祸害天下老百姓。而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以来的良好社会风气还一直延续着,最终迎来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造就了辉煌强盛的大唐王朝。历史学家在评价辉煌的延续时,一般会认为这是武则天的功劳,并且给这位中国第一女皇以极高的评价。不过,我想说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真正让唐宫不散架,不陷入唐末五代十国那样的纷争战乱,保持国家的元气,李旦的作用显然是被严重低估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