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叶问与李小龙就在祢敦道金冠酒楼成功地饮酒喝茶,两颗武坛巨星相会。李小龙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向叶问表示自己的尊敬,并无“大逆不道”的意思,望师傅包涵。饮茶后,李小龙又对叶问说:“小徒难得与师傅小聚,希望可以与师傅一起走回去。”叶问说:“好哇!”于是李小龙陪着叶问从尖沙咀一直走到佐敦,这是香港最繁华的闹市,很多市民都看到了,成为瞬间的风景。于是,李小龙与叶问不和的谣言不攻自破。
但隔阂不能说没有,叶问只是没有说,但这并不等于他没有看到李小龙武功后面的急功近利的商业气象。
宴请之后不久,李小龙曾再次亲访叶问,这次他的目的是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问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氏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自行学习。叶问拒绝了他。很多弟子认为李小龙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师父不接纳太可惜了。叶问说:“我的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而几乎就在这同时,叶问曾无偿地将拳谱交给了一个名叫郭富的贫穷的徒弟。虽然是这样看上去不近人情,但临别时,叶问还是不忘提醒李小龙:“小龙,你不要走得那么快,急什么呢?”那时的李小龙根本听不懂,只笑着说:“放心吧,师傅,我没有事的。”
叶问不能再说什么,只把关切的目光投到徒弟结实的后背上,连连叹气。
看起来,师徒二人之间的交往仍是停留在客客气气的层面上。原因,我们在前面说过了,是两人的“三观”不同。而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还是叶问的比较美满。李小龙英年早逝,令人至今叹息不止。
当今的中国人也过于强调博击了,过于注重利益了,把锐意进取当成社会惟一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那种对名利的追逐,很有点“李小龙”风格。
殊不知我们在这样的生活进程中也埋下了数不清的定时炸弹呢。更何况成就一个大人物还要有好多天才的因素,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李小龙的。勤能补拙,但仅仅是补拙而已。“一飞冲天”,那是要看天的心情的,天不帮你,一切皆虚。然而,成了李小龙又会怎么样?一个短命的李小龙,哪里抵得上长寿的叶问呢?
网上有人老是提出这样的问题——“李小龙、叶问谁最厉害?”虽蠢,但也不妨回答一下,我说“叶问厉害!”无论怎样,短命不能算是厉害,和生命比起来,一切都是暗淡无光的。寿者,才是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