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就是拼后援和后勤,美军的后方遮断与志愿军打穿插异曲同工
朝鲜战争中,交战双方都认识到后援和后勤的重要性,并围绕阻断对手后援展开了一次次较量。
受武器装备的限制,志愿军主要采取穿插迂回的战法,把目标选择在敌人后方安危相关的薄弱点上,通过占领这些要点打乱美军的部署。
美军则凭借其空中优势,把破坏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作为其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对朝鲜北部的交通运输线进行长期的战略性狂轰滥炸,企图使志愿军前方部队陷入缺粮少弹的困境,不攻自破。
美军的具体做法是,在横贯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划定一个阻滞地带,以绝大部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进行长时间毁灭性轰炸,切断志愿军的后方交通线,破坏志愿军的前后方联系,窒息其作战力量。美军把这种战略性轰炸称为“绞杀战”或“空中封锁战役”。
1951年8月,美军以其在朝空军的80%%开始执行“绞杀战”计划,半个月内炸毁铁路桥梁165座,线路450多处。到8月底,1200多公里的铁路线,能通车的线路仅有290公里,公路也受到严重破坏。9月以后,美军由普遍轰炸改为重点轰炸,每天出动500架(次)以上的轰炸机,重点轰炸清川江桥及其以南铁路枢纽地带,朝鲜北部铁路运输几乎瘫痪。虽然志愿军后来实施了反“绞杀战”,但后勤供应在长时间内仍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增加了志愿军组织大规模战役的难度。
美军实施的后勤“绞杀战”,实际是用火力切断后方支援和联系,孤立正面战场的志愿军,以获取作战优势。这种火力控制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对伊方通信系统的打击、在科索沃战争中对南联盟工业体系的破坏,都可以看作是火力控制思想的升级。美军正是通过对后方目标的打击,从整体上削弱了对手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从而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