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较高。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阉割后准备悉数呈送朝廷。但由于手术和医疗技术条件简陋低劣,就在阮让开始阉割幼童到奏闻朝廷这段时间,幼童疼死或感染死亡者达329人。以后,阮让又重新买进一批幼童加以阉割,以补上死亡之数,继续呈送朝廷。阮让前后共计阉割幼童1894人,死亡率近20%。
依照现代医学的常识来看,如此大量而集中的死亡,和阉割手术失败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关。阮让之所以选择苗族儿童阉割,原因很多,除却旧时代的种族歧视惯性原因外,亦和岭南一代流行的一种“贱生”观念有关。这种观念导致该地区长期流行阉割男童的传统。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妖现象,则依旧留存有此种古老风俗。
古代被阉割的太监(资料图)
历朝典籍对阉割手术的过程都有记载,但都失诸简略。清朝末年,一批来到中国的欧洲人反倒对这种中国宫廷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阉割手术情形。但这些描述多为道听途说,远不及清末宫廷宦官亲身后提供出的回忆材料真实可靠。据清末宦官回忆,北京城有两个有名的阉割世家,俗称“厂子”。一家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另一家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主持这种事情的都是朝廷认可的世传家族,有六品顶戴的待遇,俗称“刀子匠”。北京两家的阉割术各有绝招,但技艺不外传,只是父子相授,所以外界难知其详。为了复原这种细节,后来的文学家、文章家只好根据史料加以想象力,初步勾勒出阉割手术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