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村民们发现石刻头像不久,有人在乾陵附近又找到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这尊头像也是至今为止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从面部特征上看,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说他是突厥人不无道理。因为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愿意受中国传统礼法的拘束,说自己愿意披头散发,骑马打猎,住帐篷吃烤肉,跟着突厥首领阿斯达斯莫当徒弟。可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汉族人。
据史书记载,石人像在最初竖立时,背部都刻有他们的国名、官职和姓名。然而,现在只有几尊能辨别名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
北宋年间,陕西转运史游世雄曾查考过乾陵石人群像,并从当地人那里寻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样本,刻成4块石碑,分别立于东西石人像之前。可惜石碑已经毁坏。
史学家陈国灿先生曾经对61个石人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后考证出36尊石人像的名字。他认为61尊石人像应该叫61番臣像,其中有些人的生平事迹在唐代史书里有记载。
在唐代史书里记载的这些事迹大多都发生在武则天至唐中宗执政时期,可见这批石人像也是在这个时期雕刻完成,并在武则天下葬乾陵后才被竖立起来。
那么,为什么在乾陵竖立61座番臣像呢?因为这些番臣从身份来说既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又是唐王朝任命的官员。所以这批番臣像也显示了唐王朝还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来参加政权的管理。这说明唐王朝不单纯是一个汉民族的政权,也是一个多民族共治的政权。
据《陕西通治》记载,乾陵石人群像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特使。葬礼过后,武则天为纪念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两侧,象征着唐王朝的国威以及和这些边境民族的睦邻友好关系。
然而,研究学者们发现,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后有不少开头写有“故”字,说明他们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时就已经去世。如西侧的阿史那弥射石人像名字前就带有“故”字。据记载,阿史那弥射是西突厥的首领,曾经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唐高宗继位后,阿史那弥射成为唐王朝的一名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然而,就是这位名将,却在公元662年遭人陷害致死。而唐高宗是在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贞观殿,并在次年葬于乾陵的。那么,在唐高宗死前20余年就已经去世的阿史那弥射是不可能参加唐高宗葬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