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写到,“仆子著鞋袜,衣裳宽长,失仆子样。”“衣裳宽长”是有身份的人服装,仆人是不能宽衣博带的,只能一身短打扮。这正如后来哪怕到了民国,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下等人还是一身短打扮,站着喝酒。上等人、读书人是穿长衫坐着慢慢喝酒的。
最喜欢穿宽松长袍的,还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们。上古时期的衣服已经是深衣大袍了,到了魏晋,衣服变得更肥。阮籍和他的好友们个个都是大袖宽衣。这倒不是因为这些名士只吃饭不做事,都是大胖子。据鲁迅的说法,则是当时的名士要吃五石散,这种药吃了皮肤要发热,也容易擦伤。所以他们要穿宽大的衣服。然后这些人的宽大衣服就成为潮流,顺带着当时的裤子也非常肥大。所有这些,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并无限向往。
西方裤子简史
在古希腊,女人和男人穿的是长达膝盖的束腰外衣,他们不穿裤子,衣服也不怎么爱穿。四世纪时,西方世界的女人穿裤子。她们学习的是波斯人。那个时候,裤子被视为很女人气。
中世纪之前的欧洲,女人穿连衣裙,男人穿马裤。从1580年代起,水手一直还穿着更为宽松的适合工作的裤子,因为那样就能让他们把裤腿卷起来,以便涉水上岸或者攀爬桅索。
裤子(pantaloons)第一次出现于英语是在十七世纪,来自于意大利喜剧人物Pantaleone,他穿着第一条宽松的“小丑裤”。后来,这一人物的名字逐渐成为他所穿的裤子。
法国大革命之后,男人脱掉了他们的高跟鞋、丝质长袜和假发,开始穿裤子。穿裤子代表是革命党。在欧洲,裤子甚至是性别的代名词。英国一部小说有段对话,在一个酒馆里,突然有人进来问:穿裤子的人在这有多少?其实就是在问男人有多少。在十九世纪,女人穿上裤子以骑马,不过她们通过在外面穿上长裙来掩盖它。牛仔裤是第一条将男女平等视之的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