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于胡适的坚决请求,赫尔约见了胡适等中、英四国大使,极不情愿地出示了临时妥协草案的美方定稿。胡适看罢,极为震怒,当场向赫尔提出严正抗议。就当时胡适的怒容,如果不是自己个头矮小,打起架来不是对手,他会当场给赫尔几个耳光,然后将其按倒在地一顿暴打。危急之中,胡适立即求见罗斯福总统,请求对方出面阻止这一有害中国利益的方案,同时请求英国方面共同对这一决策提出抗议。
英国首相丘吉尔经过反复权衡,采纳了胡适的建议,致电罗斯福总统,明确反对美国于历史的紧要转折关头与日本妥协、利己害华的做法。丘吉尔极富政治远见地指出:“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的危机。”由于英国方面与胡适的强烈反对,美国高层经过慎重考虑,认识到此前的错误,遂于11月26日决定撤销与日本的妥协方案,从而使满天风险的太平洋局势彻底翻盘。这就是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之由来。
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日,胡适正在纽约慷慨激昂地演说,罗斯福打来电话,约他速到白宫相见。胡匆匆来到白宫,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胡适,那两个家伙(指野村、来栖)方才离开这里,我把不能妥协的话坚定地告诉他们了,你可即刻电告蒋委员长。可是从此太平洋上随时有发生战事的可能,可能发生在菲律宾及关岛等处。”
此时的罗大总统只说对了一半,战事总要爆发,但不是菲律宾与关岛,而是美国本土。胡适离开白宫刚到使馆,就接到了罗斯福的电话。对方用激愤得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胡适,方才接到报告,日本海空军已在猛烈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几年后,美国著名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名教授查理·毕尔在他的名著《罗斯福总统与大战之序幕》一书中,视胡适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毕尔在书中所说的大意是:美日之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罗斯福总统为了维护美国资本家在亚洲的利益,不幸地上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的圈套,才惹起日军前来偷袭珍珠港,最终把美国拖入了可怕的世界大战。
查理·毕尔所言虽不免过于夸张,但也透出了一个内在的事实,即胡适当年接受大使职务,便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而来。胡适“在大使任内,运用一切方式和力量推动美、日交恶,是众所周知的。他一心一意要把美国带进太平洋大战,使中国可以有‘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