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官兵南征,多因疟疾而遭遇重挫。当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即因畏惧瘴气,而推迟其南征计划。唐玄宗李隆基南征时更因瘴气而失利,据《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记载,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六月,唐朝廷派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率7万大军征伐南诏国(今云南境内)。结果士兵被传上瘴疫,又病又饿,死去“十有八九”,李宓被活捉,全军皆没,后再派军征讨,总共差不多死了20万人。
传尸,古代传播最厉害的传染病
“传尸”也是古代最厉害的一种传染病,有“尸注”、“遁尸”、“风尸”、“沉尸”、“飞尸”等许多别称。所谓“传尸”,其实就是“肺痨”,亦即肺结核。肺结核对古人的祸害历史久远,成书于先秦时的《黄帝内经》中已提到此病。
古人为什么把肺结核称为“传尸”?华佗所着的《华氏中藏经》中有“传尸论”篇认为,“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大意是,这种病极容易传染,探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专门的“治卒中五尸方”,称此传染病“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隋代着名医学家巢元方则为肺结核起了新的病名,他在《巢氏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五蒸”概念,其中的“骨蒸”就是结核病,意思是病深及骨,阴虚潮热由里透外,疴久难愈。
古人认为,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虫”,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便称,“虫啮其心肺”,这些“虫”又称“痨虫”、“瘵虫”,其实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结核杆菌。
对于肺结核,虽然古人谈之色变,但从史书记载来看,隋唐时期一位叫许胤宗的治疗肺结核病专家,曾用偏方绝技治愈过肺结核。《新唐书·方技传》记载,当时“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
疠风,古代病患不宜结婚之“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