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制度还规定:“节妇、贞女入堂后,不能无故出堂。每春秋二季,由堂筹集京钱一千文以作纸锞,雇觅代步之用,派年老仆妇随赴各墓前扫祭。”在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下,节妇、烈妇越来越多。《休宁县志》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其残酷和悖逆人情真是达到了顶点。
贞节堂的出现,似乎阻挡了所有可能发生的“越轨”之举,也使得这里的女性同囚徒一样与世隔绝。在这里,虽然她们远离了“饿死”的“小事”和“失节”的“大事”,没有生存的忧虑和道德伦理的担心,但是,失去光彩与活力的生命已经变得麻木而毫无生趣。
这些代表着封建王朝贞节观念的处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看似加入了一些慈善之心,但这实际上是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临终前的垂死挣扎。斯时,没落的清朝统治者和它的卫道士们在近代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一方面出于强化封建伦理的需要,承继了中国古代恤灾济困的做法,突出对寡妇的恤济,做再次提倡贞节的最后尝试;另一方面,又借鉴和吸收了外国救济组织的某些内容,创办了贞节堂。但是贞节堂的兴办,只是为封建伦理又增加了一个物化象征,并没有为式微的腐朽统治注入活力。如此腐朽的传统,为卫道士们服务的贞节堂在历史的进程中,只能走向消亡。
短暂的风景,太平天国里的女权运动
一处处封闭的贞节堂,一处处冰冷的贞节牌坊,以高墙和传统的观念阻断了所有可能发生的“逾越雷池”之步,束缚了自由的婚姻和爱情。但并没能稳固封建王朝“君君臣臣”的“铁桶朝纲”。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的国势日渐衰微。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就试图通过强化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观念,来拯救他们风雨飘摇的破船。对贞节的大力宣扬,成为封建统治者维系政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改变不了女性解放,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的历史进程。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在内奢靡腐化,这激起了人民的反对。全国各地不断发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武装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冲击着清王朝的腐朽朝纲,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女权运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又名仁坤,自号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幼读私塾,16岁时辍学助父兄务农,后任本村塾师。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中国社会受到列强侵犯、欺凌,清王朝的腐朽让洪秀全不断思考救世之道。道光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他立足社会现实,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揭露清朝世风败坏、道德堕落,是相凌相夺相斗相杀的黑暗社会,以西方原始基督教朴素的平等观念糅合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宣传“普天之下皆兄弟”,提出要把凌夺斗杀之世改造为“公平正直”之世,试图以宗教、道德说教来改造世道人心。
在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里,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将其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之一。他在《原道救世歌》中说:“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又在《原道醒世训》中进一步阐发:“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要求男女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这种主张也反映在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上。《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在其他的一些律令中,还有“天下婚姻不论财”,“禁缠足、禁娼妓、禁买卖奴婢”等内容。这些朴素的男女平等思想和进步的婚姻、家庭观念不仅被提出,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上的尝试。
当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太平天国政权是允许寡妇再嫁的。太平天国政权明确宣称:“尔辈生逢太平日,举足便是天堂梯……妖魔扫尽享天福,自有天父天兄为提携。” 对此,迂腐文人嘲讽为“寡妇频言与丈夫,柏舟节义笑为迂”。不仅如此,太平天国在杀了男犯人后,还往往用国家行政命令办法,将罪犯之妻改嫁他人。这样,天平天国时期,一度出现“一些妇女一听到她们的丈夫被‘满妖’所杀的消息,就立刻跑到街上去找新的丈夫”的现象。
1861年春天,牧师缪维廉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居住了一个月,在那里宣讲福音。他讲述了太平天国妇女的情况:“我在路上行走时见到许多妇女,的确是一件新奇的事。她们全都穿着很好的衣服,态度庄重。许多妇女骑马,也有许多妇女步行,大多数都是天足。不少妇女停下来听我们讲道,她们的举止总是很有礼貌。这是前所不见的新现象,使我们想起了国内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妇女不出闺门的制度,那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牧师缪维廉的记载,道出了一种与清王朝的“贞节堂”截然不同的新现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推行女权运动,有力地冲击着封建王朝的传统伦理道德。但是,洪秀全所处的时代,正是传统伦理道德十分盛行的时代,再加上他本身及其队伍的思想局限,使得太平天国依然存在对女性的歧视。洪秀全始终难以摆脱“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的男权思想。因此,在立国后,他也曾经武断地宣称“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另外,他到天京后,和许许多多的封建皇帝别无二致地广纳后妃,这些和他提倡的女权解放,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一个更让世人对太平天国存在质疑的问题是,就在全面战场捷报频传,大好形势一浪高过一浪,胜利在望之际,其内部却发生了内讧。特别是杨秀清的逼宫,韦昌辉的杀戮,以及石达开的出走,使形势急转直下,刚刚建立起来的新生政权元气大伤,实力损耗殆尽,残云愁雾笼罩着一度辉煌过的天京,无力回天的洪秀全,抱着深深的遗憾撒手人寰。一度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很快以短命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