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3月,朱家山工程处在最艰难的阶段,“工已抵山麓,迂石脊,长亘十余里,高者至数十丈,锤凿无所用力”。左宗棠闻讯,赶到朱家山河工地视察。他调来亲信部将王德榜的部队。这支部队曾在西北和北京郊区经营水利工程多年,富有开山治水的经验和技术装备。他们“凿石穿孔,实火药其中轰之。药力所至,石辄糜碎,工始得施”。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技术,中国后来开山炸石多用此法。
经过近2年的艰苦施工,朱家山河工程胜利完成。1884年3月工程竣工之日,左宗棠扶病再次到朱家山工地检查验收。他欣喜地看到,滁河的水害基本得以根除了。
任期虽只短短两年,带来气象一新
滨江临海的江苏,河湖遍地,除淮河为害最烈外,还有潮汐海啸时时威胁苏北沿海地区,在江北有滁河危害南京浦口、六合一带,在苏南则有秦淮河与太湖诸水年年泛滥。左宗棠在首抓治淮的同时,对上述诸河道水害都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治理,这些水利工程数目之多、规模之大、工效之速、效果之好,是清末江苏水利史上少见的。
修筑赤山湖圩坝、建立秦淮河石闸,治理南京、镇江一带的江南水系,这些也是左宗棠在任时取得的功绩。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苏南水害较之苏北为轻,这是因为在道光年间,陶澍、林则徐大兴太湖水利,开浚黄浦、吴淞、浏河三江水道,颇见成效,泽及后世。唯南京、镇江一带,水利失修,秦淮河常常泛滥。句容境内的赤山湖地处茅山山麓,“湖汇茅山诸水流,经溧水、上元、江宁,以入秦淮。湖底淤高,堤亦坍坏,水旱并受其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