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第二次废黜太子,不像第一次那么痛苦,而是“毫不介意,谈笑处之。”这一方面表明他对胤礽已经彻底失望,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正在对立太子 的事重新考虑:“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最终,康熙帝决定 ——冷处理,之后很多年都绝口不再提建储问题。
康熙帝
不提,不等于不考虑,相反,康熙的“冷处理”,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地选择皇位继承人。那么,康熙最终选定的继承人是谁呢?很多迹象表明,最有可能性的是那个差点被他手刃的皇十四子胤祯。
最早作出这个判断的是清史学界泰斗孟森。孟森早年撰写《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一文认为,康熙帝曾有意将皇位传给十四子胤祯,但皇四子胤禛勾结隆 科多和年羹尧等人,合谋夺取了皇位。著名的清史学者王钟翰在20世纪4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发表《清世宗夺嫡考实》《清圣祖遗诏考辨》等文,也同意孟森的 说法,认为“康熙所物色的接班人应是十四子胤祯,雍正并非康熙属意之人。世宗篡立,确凿有据。”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还有杨珍、许曾重、戴逸等。
胤祯,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与皇四子胤禛是同母兄弟。从小聪明绝顶,才德双全,为康熙所厚爱。虽然胤祯曾惹得康熙差一点动了刀子, 但是气消之后,作为父亲的康熙反而觉得胤祯对兄弟有情有义,且心直口快、表里如一,和自己的性格很像。有了“九王夺嫡”的闹剧在先,康熙帝更希望选一位既 治国有方又对兄弟友爱的继承人,从此对胤祯另眼相看、着力培养。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进犯西藏,西藏拉藏汗请求清廷发兵救援。此事关系重大,康熙帝任命已经考察和培养多年的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以天子亲征的规格代表皇帝统率大军,远征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