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科天才
1921年,民国东南大学招生考试中,收到了一份令老师们惊诧赞叹的国文卷子,一番吟咏赏玩后,老师们给这张卷子打了满分。这考生名叫卢冀野,一位年仅16岁的金陵才子:10岁就能做成人之文,“年十二三始好韵语”,十四五岁时,就有一些气象清新开阔的上佳诗作,如《江上听雨》:“掌中几醉白云杯,得月楼台打扫开;一夜鹃声花落后,隔帘烟雨渡江来。”
但卢冀野竟没被录取,原因是数学零分。更有趣的是,第二年卢冀野“卷土重来”,却以“特别生”被破格录取。
入学后,他也确实没让老师们失望:结交文武人才、一手创办学校最早的学生刊物,同年,他还成了词曲大师吴梅的得意门生。
“若问江南卢冀野,而今消瘦似梅花”。后人评价称,卢冀野若非在46岁之壮年早逝,他的成就应该更高—他的同班同学,唐圭璋、任半塘,后来成了中国当代词学大师,王季思则是戏曲大师。
众所周知,民国类似卢冀野这样的偏科大才,被破格录取的相当不少。著名的如钱钟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进了清华;钱伟长,中文、历史满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加起来25分进了清华;吴晗则是货真价实的数学零分,也进了清华。
特别有趣的是,1929年拍板破格录取钱钟书的清华校长罗家伦,自己在1917年报考北大文科时,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胡适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但校委们一看罗家伦的成绩单,数学成绩却是零分,其他各科分数也平平。
取弃争论之际,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罗家伦后来成为“五四”风云人物、“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的旗手,传诵一时的《五四宣言》,便是他的手笔。
罗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