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探索 - 邀您一起探秘中华上下五千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秘闻 > 揭秘:辛亥革命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前因后果
本文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3-11-25
人气:
[导读]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袁世凯,是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近几年来,学术界有人曾就此问题撰文进行讨论。讨论涉及孙中山让位的原因...

  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袁世凯,是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近几年来,学术界有人曾就此问题撰文进行讨论。讨论涉及孙中山“让位”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看待孙中山的“让位”?孙中山的“让位”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与影响等问题。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甚至截然相反。这种分歧,表示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可是,也需要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未免较多地注意孙中山在“让位”问题上的正确与错误,功过与得失上面。而对于孙中山究竟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让位”的,这种历史环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种历史环境对孙中山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斗争策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则不免缺乏具体的论述。就笔者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袁世凯之所以会被推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首先是因为武昌起义后,由于种种的原因,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较普遍地形成一种如袁世凯能反正,借袁之力以推翻清廷建立民国最为有利的心理状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武昌起义后不久,在南方各省中就出现了鼓励袁世凯反正,宣传袁如能反正“归顺”民国,就可举为大总统的舆论。以黎元洪为代表的独立各省,并很快地确立了袁如反正即举为总统的方针。正是由于这种环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反革命野心才得以实现。描述这种历史环境的形成,剖析形成这种历史环境的诸因素,论述孙中山之所以不得不接受并推行袁世凯如反正即举为大总统的方针,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

  袁世凯适于做大总统的舆论,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公开提出来的?目前已出版的近代史的论著中,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明确的回答。现在看来,第一次公开提出要袁世凯做大总统的很可能是当时在中国享有最大侵略权益的英国报纸。1911年10月21日的《民立报》第1页以《欧洲关于中国革命之电报》为题的新闻报道中说:“《每日镜》(DailyMirror)、《伦敦晚报》(LondonEveningNews)及其他各报宣言孙逸仙已选袁世凯为第一总统。此间舆论极赞成袁世凯联合革命党,并望孙勿念旧日之恨,袁当有以助其成功,云云。”这是目前笔者所看到的公开提出让袁世凯做大总统的最早的宣传。10月21日离武昌起义才刚满10天,当时孙中山尚在美国,根本没有“已选袁世凯为第一总统”这回事,英国的一些报纸竟如此公开宣传,这是它们心声的流露。

  英国报纸之所以如此宣传,决非偶然,而是急切地推出它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以维护其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免遭革命损害的表现。

  英国当时在中国是拥有最大侵略权益的国家。它在中国的贸易总额,包括香港在内超过其他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贸易的总和。吴相湘主编:《中国现代史丛刊》(第六册),第5页。而被革命席卷了的长江流域,恰好又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它的在华投资3/4在这个地区。因此,英国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急于希望局势能够尽快地恢复平静。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被革命打乱了的旧秩序迅速地得到回复呢?直接出兵干涉么?根据当时的形势,它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利的,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向中国人民宣战,会危害到它的臣民在华的生命和财产。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冒出兵干涉的风险,又能使被革命打乱了的旧秩序迅速地得到恢复呢?这在英国政府看来,最好的办法是让袁世凯出来收拾局面。这是因为它认为,袁世凯在当时的中国是最有能力维护旧秩序的强有力的人物。事实上,“庚子之役,袁在山东的措置,甚得西人称道。迨任北洋大臣及外务部尚书,对内推行新政,对外联好英、美,声誉日隆。罢黜之后,清政府每况愈下,英、美对清室已不存何希望,但不愿革命党得势,希望袁再出秉政。”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12页。早在1911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格雷(EGrey)在与日本公使加藤讨论中国的局势时就说:“我认为,中国有一个更好的政府是可取的。目前的内阁是软弱的,优柔寡断的。这个内阁以不现实的政策将自己推向深渊。它的活动可能给自己招致国内革命。很可惜,袁世凯及其拥护者,如唐绍仪等人,没有担任国家公职。”P洛:《英国与日本(1911—1915年),英国远东政策研究》,转引自《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辑,第91页。这说明:早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八个月,英国政府就希望袁世凯出来秉政了。弄清楚了英国政府的这种意愿,我们对于《每日镜》、《伦敦晚报》等英国报纸竟然无中生有地做出上述那种宣传也就不会感到惊异了。

搞笑图片

本站主要提供:ufo外星人奇闻异事搞笑图片历史考古军事娱乐养生等信息,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