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宠缘于三殿火灾
“永乐十九年(1421年)太重要了,可以说是郑和下西洋的‘转折点’。时年明代迁都北京,当时郑和已经不受宠了,好多大臣也都纷纷批驳郑和下西洋一事。”潘教授答道。
自永乐五年(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便征调23万人,仿照南京明故宫样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十九年(1 421年)正月,故宫主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完工,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也正是这一年的二月,处在官场事业巅峰的郑和奉旨从南京开始了第六次下西洋旅程。
然而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刚建好的三座宫殿突遇火灾,翰林院侍读李时勉等人向明成祖进言,说这是下西洋劳民伤财所带来的恶果。由于当时迷信盛行,明成祖心中也很犯疑,“这是否是苍天的惩罚”。于是,其下令停止在西洋购买一切物件。
自此,明政府官员中对下西洋的非议愈渐多了起来,就连当初竭力歌颂下西洋的大臣,此时也站出来反对,认为下西洋在物质上耗费巨大,人员也有相当损失。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暴亡,其子仁宗继位后再次下令停止下西洋的活动,郑留守南京,负责修理南京宫殿。
郑和下西洋
“但是,郑和留守南京期间十分失意,当时仁宗皇帝竟然不发给郑和手下官军维持生计的月粮,甚至调拨专给罪犯吃的罪人米充抵郑和官兵的口粮。
仁宗的儿子宣宗继位之初,郑和副手为辛勤修理明故宫的军民请赏。谁料宣宗竟大发雷霆,他命令司礼监下文命令‘ 郑和毋妄请赏赐’,甚至直接派人警告郑和‘谨守礼法、毋窥伺朝廷,一切非理之事,不可妄有呈情。’这已足见郑和当时已不复此前下西洋时的风光了。”潘群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