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抗骑兵的步兵阵法中,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将领在实战中摸索出的 “叠阵法”。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吴?在汉中一带抵御金兵20余年,他根据金兵坚韧善战、冲击力强的特点,将军队分为前后两阵,每阵有3排士兵,第一排手持长枪,蹲坐待敌,第二排是弩手和弓手,采用跪姿迎敌,第三排是神臂弓手,立姿射敌。此外,还有骑兵队掩护两翼。
该阵是一种典型的防御军阵。作战时,后面两排依次放箭射击敌人骑兵,当敌人冲至阵前时,第一排长枪手会站立起来进行肉搏。当前阵不支时,后阵会代替前阵继续作战。这种阵法克服了宋军韧性不足的弱点,使对敌正面始终保持坚强的战斗力,而且,3排士兵器尽其用,互不妨碍,可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士兵的作用。
从“一字长蛇”到“入水鸳鸯”
在古战场上,军阵的重要性不止是对抗骑兵冲击这样简单。对于单兵作战能力弱于对手的一方,军阵是士气的主要源泉,甚至是唯一源泉。只有保持住阵型,作战的信心才不会失去。
从古至今,战场上最大的伤亡和战果,并不是在阵型稳固的有组织对抗中,而是在一方阵型被破坏后的混战当中。因此,能否率先破坏对方的阵型就成了取胜的关键。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写道:“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条叫“率然”的“常山之蛇”,给了孙子不小的启示。蛇,既然能首尾相顾,那么,由此仿效的“一字长蛇阵”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