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辛辛苦苦地培养了一批所谓的“栋梁”之才,实在是指望他们能够在危难时节力撑时局,使国家能够转危为安,而并不是希望他们一逢有事就玩“自杀秀”,一死了之。事实上,像北洋海军的这些将领们这样的“自杀殉国”,充其量只能为自己赢得个“不怕死”的名声,殉自己倒也罢了,“殉国”是怎么也谈不上的。而且,不但“殉国”谈不上,更是一种对国家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于国事而言,根本就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行为。正像当时北洋海军的营务处道员、李鸿章的幕僚兼英文翻译罗丰禄在给其小妾的私信中所言:“威海军务既紧,丁禹亭、刘子香、戴孝侯皆有电来禀相,誓以身殉。然殉节者虽多,于军务、国家仍无补也。”
令人惋惜的是,像罗丰禄这样看问题的精英人物在中国实在太少,所以直到现在为止,类似北洋海军的这些将领一样在国家危难之时自私地选择“自裁”方式自我了断的人士,仍然还被我们的一些人所景仰着,其中的有些人更是不明不白地被捧成了“民族英雄”!这种“一死遮百丑”的奇怪的历史观真是令人无语。